1. 青春悦艺术社
20世纪50年代初,越剧演员培训机构在上海成立。 该团前身为天星越剧社,以王一马峰为团长,由年轻越剧爱好者组成。 当年2月,改组为“青春乐艺社”,金仁任社长兼编导,文谷任技术总监。 共有温庆浩、水清莲、孔庆华、徐庆兰、岳庆群、陆庆峰等20名学生。每个学生学习一种唱法,并通过剧目排练和广播进行教学。
1950年夏,实验演出《孔雀东南飞》在上海丽都花园上演。 此后又在明星剧院、宁波大剧院、同福大剧院等剧院演出。 俱乐部的其他成员包括编剧陈漫、导演甜甜以及特约剪辑师南伟、朱铿。 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慧珍集》、《梁红玉》、《簪凤》、《生死恋》、《桃李香》等。1951年上半年,剧团合同期满解散,成员加入上海等地剧团。 比如温庆浩、水清涟加入越剧团,卢清风加入芳华越剧团,孔庆华加入镇江越剧团。
2. 走出心悦艺术社
越剧女演员训练班创办于1950年冬,由老男剧团演员较多的复兴越剧团创办,俱乐部租用南市文庙路73号私人住宅。 。 招收15岁至18岁青年学生108名,1950年12月15日开学(学制未定)。 男班老师有老艺术家刘金宇、张小林、陈元春、张福奎、邱福标、陈德禄、鲁茂红,女班老师有涂兴华、邢月芳、小白玉梅等。 所有学生均按日学习,每月缴纳学费5元。 本俱乐部是在上海市人民政府文化部门指导下成立的民间艺术培训班。 它与旧的职业班有本质的区别。 办学宗旨是培养越剧接班人。 学校人员和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 专职教师工资微薄,兼职教师没有工资。 向学生收取的少量学费全部用于校舍租金等教学费用。
教学方式与旧班老师教戏曲、说白戏的方式不同。 完整的剧本用于教授歌剧。 戏曲学习与戏曲排练相结合。 学生不被打、被骂。 生活管理比较严格。 在此期间,学生的私生活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学员们经过8个月的集中学习,学习了《沉香扇》《碧玉簪》《盘符苏夫》《梁山伯与祝英台》《鸳鸯剑》《孔雀东南飞》等主要戏曲剧目》等一些短剧和节选。 1951年秋,师生组建了初心一团、初心二团、初心三团、初心四团四个实习演出团。 他们在浙江杭州、嘉兴、湖州地区和沪宁铁路沿线城镇演出。
当时,伙食由集体提供,给学生一套校服,每月生活费6元。 巡演期间,二团落户江苏镇江; 三团、四团合并落户浙江湖州; 第一剧团返回上海后,1952年10月10日,剧团在老闸大剧院正式成立,并定名为“上海奥特莱斯剧团”。 “新一越剧团”,四大支柱主要演员包括小生邵文娟、花旦马亚萍、老生冯佩芬、小丑单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