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冰拍摄的越剧《牡丹亭》剧照
1月,《牡丹亭》再次登上北京舞台。 这次是浙江越剧团带来的音乐诗画剧。 该剧由陶铁旭改编执导,廖启英、谢莉莉主演。 该剧是浙江、越南近两年推出的新剧。 玩。
浙江和越南对《牡丹亭》的改编和演出似乎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新世纪以来,《牡丹亭》的改编和演出次数比其他明清传奇剧目还要多。 只有昆剧版,包括全剧和选段; 有大师版、青少年版、南昆版。 、北昆版、永昆版,各有精彩的风格和完全不同的气质,更不用说甘剧、粤剧、婺剧、黄梅戏等地方剧种演出的不同版本。即使是越剧,该剧曾被中国戏曲学院越剧班和青少年越剧团改编演出。 就连浙江粤自己也在2004年表演了陆建华的改编作品,这些表演版本将成为观众判断浙粤新版本是否成功的参考。 不过,陶铁旭似乎并没有受到之前性能版本的限制和影响。 聚集了浙江戏剧界有影响力的音乐设计、舞台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等人才,集诗、乐、画、舞、光于一体。 整体上,它用歌声和舞蹈讲述了“爱不知从何开始,却深入人心,生者可死,死者可生”的故事。 展现了江南越剧的清雅、典雅、细腻,流露出浓郁的诗情画意。 ,展现了越剧的戏剧审美品格。
所谓戏剧追求,是指浙江越剧团顺应越剧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弘扬越剧古典精神,保持越剧类型的传统和江南地区的文化特色。它的创作。 “戏剧化”一词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 当时戏剧界流行的观点是淡化戏剧创作的公式化、虚拟性和假设性,向戏剧学习,强调戏剧风格的现实主义。 现代戏剧创作 戏剧有包含歌唱的趋势。 针对这一现象,有专家指出,现代戏剧创作“必须在批判和继承传统戏曲艺术的原理、手法、手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要反对‘戏加唱’的做法,要按照歌剧的规则写话剧。” (张庚《论社会主义新时代歌剧剧目工作》)。 30多年过去了,戏曲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 歌剧创作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但地方戏曲创作中存在不少问题,仍然存在去戏的倾向。 地方戏曲的个性日益模糊,剧团的特色也逐渐丧失。 现在再提戏剧还是有现实意义的。
无独有偶,浙江越剧团主要演出现代剧目,与浙江小白花越剧团、杭州越剧团主要演出女子越剧,演出历史剧、古装剧不同。 是浙江省唯一一个男女演出的越剧团。 创作并演出了《小刀俱乐部》、《半篮花生》、《金凤银燕》等剧目,蜚声全国。 他对推动浙江话剧乃至全国话剧的发展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但随着新时期小白花越剧的繁荣,这一优势正在逐渐减弱。 观众对古装剧、女子越剧的认可,让剧团的发展陷入了犹豫。 如何重新树立“男女同演”的旗帜,重建剧团特色,成为浙粤人民正在思考的问题。 移植改编经典剧目、追求戏剧化的创作方向,是他们在强化剧团特色的过程中释放出的新信号。
陶铁旭对越剧戏剧化的探索始于他越剧和昆剧演员的双重身份。 他的艺术生涯始于越剧。 曾在安吉县越剧团工作多年,后师从昆剧学生带头人王世玉学习昆剧表演艺术。 晋生、观生皆善。 曾主演《牡丹亭》、《长生殿》、《断桥》等剧目,唱读俱佳,表演清新淡雅。 她尤其擅长在《拾画唤画》中饰演柳梦梅。 她洒脱优雅,风格独特,赢得了专家的认可和好评。 有趣的是,2009年,他被调入浙江越剧团,重返越剧圈。 他对越剧、昆剧的发展历史和艺术特点的了解和熟悉,让他重新思考浙江和越剧的定位。 他意识到,既然男女合拍是剧团必须坚持的发展方向,那么丰富剧团创作能力、提高剧团竞争力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越剧戏剧化有利于凸显和提升剧团特色。 这是陶铁旭创作、演出越剧《牡丹亭》的起点,也是引发他创作冲动的灵感源泉。
越剧《牡丹亭》的戏剧化体现了对越剧实体的尊重和维护、对传统戏曲古典精神的弘扬。 传承经典文本的诗意本质,用昆剧人物来规范和磨练演员的表演技巧,强调“以简控繁”的美学理念,是浙越探索越剧戏剧化的第一步。 。 为了展现汤显祖原作的诗意之美,新剧的歌词和旁白都进行了诗韵处理。 除核心唱段和重要对白基本保留原文如《惊梦》中的“桃红山”和《寻梦》中的“江二水”两词外,其他歌词和旁白都是以抒情抒情、情景交融的歌词为基础。 比兴手法按照词变诗意不变的原则重新构思,很好地表达了杜丽娘的“春生情”和追求梦想的绝望,柳梦梅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的执着。梦想,营造出越剧版的梦幻意境。 与文本的诗化相对应的,还有演员表演动作的舞蹈化和风格化。 《魂游》、《誓言》中杜丽娘鬼魂、柳梦梅的袖舞,充分展现了传统戏曲歌舞的动人魅力; 《拾画唤画》中的杜丽娘和柳梦梅,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套路都是规范的,继承自昆剧,但又富有越剧的韵律和韵律。 由于陶铁旭擅长演奏“拾画称画”,他将自己所有的个人表演经验都传授给了廖启英,其中包括谢丽丽饰演的杜丽娘。 经过陶导的口授和精心打磨,他们在舞台上的每一个眼神、每一次转折、每一次停顿、每一次起落都有其来源、方向和内涵,散发着浓郁的古典气息。
从昆剧中汲取营养是越剧的传统,这一传统已经延续和传承了70多年。 上海、浙江的戏剧学校聘请昆剧团演员担任越剧学生的体育老师。 越剧团多邀请昆剧大师来指导自己的新剧目,这也是这一传统在现实中的体现。 此次,浙江、越南还聘请王世玉担任《牡丹亭》排练的艺术总监。 但与以往不同的是,陶铁旭对该剧的文字和演员的表演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以《牡丹亭》的改编和演绎为契机,从经典剧目中寻求智慧,从昆曲表演艺术中寻求滋养。 通过具体的剧目创作,调节和激活剧团自我成长、自我改造、自我转变的基因和活力,从而提高剧团的剧目创作质量,提高演员的表演技巧,走不同的路。越剧创作的戏剧化之路。 在浙江越剧界具有重要地位。 树立浙江、越南特色。 这是折月重塑男女搭档形象的开始,也是剧团文化自信的新出发。
《牡丹》太好了,将在浙江、越南继续下去。 在浙江、粤地改编传播后,承载着古典文学艺术精髓的《牡丹亭》将被更多当代观众所熟悉和接受,传统经典文化也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展示和弘扬。 从这个角度来看,浙江、越南《牡丹亭》对戏剧的追求和探索,对当地其他剧团的创作和制作具有启发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