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中国国酒。然而,它或许还有另一种解释方式。
今年7月,一个贵州越剧迷妈妈发了一段微博:女儿看到街边的茅台酒广告,问她:“妈妈,茅台就是茅威涛阿姨的台子么?”
两个多月后,童言成真了。应贵州邀请,茅威涛率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展开了“东部文化西部行”的贵州之旅,这是浙江越剧团建团28年来首次走进贵州。
唱戏、演讲、交流,一股越剧旋风在贵州刮起。
茅台酒的产地贵州成了“茅台”——茅威涛的讲台、茅威
涛的舞台。
茅威涛的讲台:
从“对抗遗忘”到“永远不忘”
贵州大学聘她为兼职教授
延续“到一座城市,进一所大学”的惯例,9月27日,茅威涛在贵州大学进行了一场演讲。
报道厅挤得满满当当,连过道都坐满了大学生。
“对抗遗忘”,这个看上去严肃而略显悲情的题目,被茅威涛讲得轻盈生动、风情万种。越剧的前世今生,越剧的演变发展,越剧的剧目、唱腔、表演程式在她口中娓娓道来。
演讲中,“小百花”的演员们穿插了现场示范表演:俏皮机智的九斤姑娘、感天动地的窦娥、朝鲜风情的春香、缠绵缱绻的柳梦梅与杜丽娘……个性迥异的越剧人物,风格多样的唱腔,让大学生发出阵阵惊叹。尤其是柳梦梅与杜丽娘那段,经过舞台艺术化处理的“古装吻戏”,激起了年轻人的尖叫。
贵州大学校长郑强说:“听了茅威涛的演讲,怎能不忆江南?她的题目是‘对抗遗忘’,我觉得应该叫‘永远不忘’。”
郑强宣布:聘请茅威涛为贵州大学兼职教授。
茅威涛的舞台:
《梁祝》唤醒一座城市的热情
贵阳“梁山伯”全程追星
对贵州的观众来说,越剧已经久违了。
贵州也曾有一个专业越剧团。抗战时期,一批浙籍越剧艺人边演出边逃难,最后到达贵阳。解放后,这班人成立了越剧社,首演剧目也是《梁祝》,当时是连演两个月,场场爆满。上世纪90年代,这个贵州唯一的专业越剧团解散了。
茅威涛携新版《梁祝》到来,让贵州越剧迷迸发出了连茅威涛都吃惊的热情。一下飞机,就有大群粉丝打横幅、捧鲜花,高呼欢迎。演出时,人们像过节日一样赶来,不仅有贵阳市民,还有坐了几个小时的汽车从遵义、安顺等地赶来的戏迷。
现场是山呼海啸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演出结束后,观众全体起立长时间鼓掌,演员不得不5次谢幕。
有一个戏迷特别激动。他叫高福森,是曾经的贵阳越剧团的成员,上世纪70年代的舞台上,他是《梁祝》中的“梁山伯”。茅威涛的一场演讲和两场演出,他一场不落。看演出时,他坐在第三排,为了看得更清楚,他还是带了望远镜。看完戏,他激动得有点语塞:“再次看到《梁祝》,真好、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