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平剧院一楼大厅的柱子上,两群象征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蝴蝶一起翩翩起舞,增添了浪漫的气氛……昨天,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首演首演10场现场表演将以传统之美激发“表演世界”更多活力。
《梁山伯祝英台》作为越剧传统老剧目,有着深厚的审美底蕴和观众基础。 该剧揭示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爱情的摧残。 语言保持了民间文学的特点,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1945年,袁雪芬与范瑞娟合作,初步编排了《新爱人的哀史》。 十年后,上海越剧院排演该剧时,剧本是由两位大师口授的。 值得一提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是1953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是我国第一部彩色戏曲艺术电影。 该片打破了当时的上座率纪录,仅在上海上映。 演出场次超过1000场,观众近155万人次。
几十年来,一代代越剧演员受到梁祝故事的影响,走上了越剧之路。 《梁祝》也经过一代代越剧演员的传承,孕育和积累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昨晚演出的范馥版《梁祝》是由老搭档斯玉林和邓华伟带来的。 两人合作近20年,同台演出无数次。 “《梁祝》是我学的第一部戏,是范老师一步步教的,老师把她一生在舞台上练习的表演经验都给了我。” 这次,我带头驻地,主演了《梁山伯》。 司玉林非常兴奋:“上海越剧院出演过《梁祝》的所有演员都会登台演出,这样我想会吸引更多的观众到剧院来观看我们的戏剧,中国传统文化将会对人们产生更大的影响。”
“虽然我们合作过很多次,但每次表演我都能感受到彼此的情感。” 饰演“祝英台”的邓华伟是继《红楼梦》之后第二次参加驻场演出。 “驻地对于演员来说是非常珍贵和难得的机会,观众的不同反馈也给了我们不同的体验。”她说。
对于剧团来说,常驻演出也是另一种探索。 “从《红楼梦》到《梁山伯与祝英台》,两部剧目都有着丰富的演员阵容,这样的安排可以更全面地展示越剧不同流派优美的演唱风格和差异化的表演风格。” 上海越剧院院长梁红军表示,“从表演的角度来看,越剧作为江南文化的典型代表,在传承经典的同时,还要做好观众的代际传承和市场开拓,立足上海,影响长三角,辐射全国乃至更广阔的市场。 ”
本轮演出分为元繁版和繁复版两个流派版本。 阵容汇聚了当代越剧表演艺术家和众多新生代越剧演员共同演出。 其中,著名越剧大师张瑞红与陈英时隔四年重逢。 (王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