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越剧十年制人才培养结出丰硕成果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台湾24剧目巡演7城,上海新一代越剧青春亮相——

 

上海越剧“十年制”人才培养结出丰硕成果

越剧剧目_精彩越剧_请问越剧/

上海越剧新生代表演《红楼梦》剧照

请问越剧_精彩越剧_越剧剧目/

上海越剧新生代表演《家》剧照

从今年4月开始,历时3个月、巡演7个城市、共24场的越剧巡演近日在北京长安大剧院落下帷幕。 4个频道的剧目涵盖传统经典和现代改编,小声、清意、花旦、花山、老旦、老生门类齐全,涉及元派、范派、徐派、王派、殷派、符派、鲁派等。学校和许多其他学校。 ,展现了十年培育的教学模式的教育成果,也展现了新一代越剧演员的青春风采。

这是上海越剧院与上海戏剧学院联合举办的首次越剧班巡演。 从进入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到完成从中专到本科的“6+4”十年一贯制教学,毕业后均进入上海越剧院。 《祝英台》《花中君子》《家》等经典剧目迎来了初绽的花蕾和新的声音。 他们是全国唯一的地方戏剧十年制本科毕业生,也是第一批接受正规系统培养的年轻人,几乎涵盖了所有越剧专业,能够独立排练和呈现完整剧目。 他们都是“90后”,年龄在20岁到23岁之间。

“我们把接力棒交给了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和上海越剧院,希望孩子们能够开创越剧新时代。” 北京演出结束后,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郭宇表示。 “我们希望能够尽快为他们制定3至5年的中短期和5至8年的长期培训和绩效创造计划,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成长和成功的舞台。” 上海越剧院常务副院长梁红军说。 很高兴。

十年“建制”培训,

培养越剧第十代

2007年,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学院招收越剧学生近60名; 2013年,上海戏剧学院与上海越剧团签订联合培养协议,选派20名学生进入上海戏剧学院接受本科教育,其中大专生9名。 、青衣2个、花旦4个、华山1个、老旦2个、老生2个。

“这是一堂院团合作、资源共享、教育与就业紧密结合的班级。” 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副院长黄敦伟介绍,联合招生后,上海戏剧学院与上海越剧院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计划,统一安排教学表演实践和剧目创作等工作。创新,将口语教学与现代戏曲教育相结合,实现专业教学与行业实践的精准对接,并为此共同建立了实践实训基地。

培训过程中,上海越剧院副院长、越剧表演艺术家钱慧丽全面负责教育培训工作。 在此期间,上海越剧院先后选派袁冬、裴炎、卢伟强、李平、王秀月、张秋萍等名师担任常驻教授; 上海戏剧学院派出王凯、王卫健、李彦杰、吴玉章、周伟、赵静茹等北京、昆明艺术家。 粤名师传授身体姿势和基本功。 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鲁派”创始人卢瑞英经常来学校辅导。 张国华、史继华、单阳平、张瑞红、方亚芬、王志平、陈英、张永梅等众多著名越剧艺术家和新人都参加过业务辅导。

课程除教授经典剧目外,还包括越剧音韵、戏曲表演技巧训练、视唱练耳乐理、戏曲声腔制作、个人训练等业务课程,以及中国戏曲历史、戏曲美学、经典戏剧解读、人物创作。 、毕业创作等特色课程。 “作曲、声乐、唱腔设计等课程在戏曲演员中并不多见,我们在设计课程时,希望他们不是简单地完成程序化学习,而是通过艺术修养,将扎实的基本功转化为自己的艺术创作。” 梁红军解释道。

记者了解到,首期越南剧本班所需学分为3384小时,期间学生们参加了多次工作坊,近期还前往美国进行交流演出。 “他们每学期期末的考试不是在课堂上,而是在上海的艺术舞台上。我们每学期都会组织一次教学成果展示,下面是由专家和观众打分。” 黄敦伟介绍,从课堂讲解、向老师演示,从学生排练到排练,到期末教学报告,到毕业全国巡演,再到新剧目创作和演出,越南戏剧班的教学探索正在逐步构建自己的课程体系。和表演教学体系。

女子越剧+男女共同主演,

展现越剧青春活力

10年来,首届越南戏剧班学生学习了数十部选段和《打金枝》、《花中君子》、《追鱼》、《红楼梦》等多部戏剧》、《西厢记》、《家》、《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经典剧目。 大二的时候,本科生们也第一次体验到了一些“新”的东西,参与了艺术生涯中第一部原创话剧——《仲夏夜之梦》的排演。 这也是他们第一次体验角色塑造与西剧题材的碰撞。

另一个“人物创作”是当代越剧《十二人物》的集体创作。 《人物创作》是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的特色课程之一,由川剧表演艺术家、导演田曼莎主讲。 课程旨在通过韵律节奏、表演呼吸等舞台元素的练习,以及作曲、演唱、甚至导演的综合训练,挖掘学生的独立创造力,探索歌剧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在《十二个字》的改编创作过程中,学生们参与了从创作选题到排练的全过程,使该剧在2017年“上戏有戏”演出季中脱颖而出,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广泛好评。观众。

毕业临近,上海戏剧学院、上海歌剧艺术中心、上海越剧院联合策划推出“梨园新韵”系列演出《发芽·越园新声》第十代传人上海越剧、上海歌剧团“首届越南戏剧班毕业巡演”分为三部分:宁波、温州、余姚、南通、常州师生同台巡演、上海天禅邵氏舞台毕业演出、毕业演出在北京长安大剧院汇报演出,演出引起热烈反响,特别是王婉娜、罗艺萌、潘喜丹等青年演员的演唱表演受到了专家的广泛好评。越剧+男女共同主演,传统表演教学+现代角色创作,“越园新声”风格终于绽放。

“这是我们中专转本科的第一批班,除了入伍的两人外,这次参加演出的学生共有18人。” 在新一代戏曲的“角色”——首届越剧班教学、创作、创作未来发展专家研讨会上,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副院长沉为民总结了新一代戏曲的面貌越剧的“青春与活力”。

“演出整齐、青春靓丽,有女子越剧、男女合演,体现了越剧发展道路科学探索和人才培养的可喜成果。” 在北京演出后的专家研讨会上,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万苏表示,现在的越剧表现手段越来越丰富,有了现代灯光、舞台设计等技术手段,音乐也拓展了新的领域。值得在教学和舞台实践中探索的途径。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志伟认为,越剧的传承往往与流派的传承密切相关。 此次演出体现了上海越剧在流派传承方面的独特优势。 人才培养非常均衡,可以说流派繁多。 女性越剧和男女共同主演两条道路的探索,也给越剧在表达现代生活、塑造更加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方面带来了重要启示。

“近年来,上海在舞台美术创作领域的举措和成就令人印象深刻。不仅有精彩的演出,还有很好的顶层设计。早在10年前就开始了规划和探索,非常有前瞻性。”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文学评论家刘玉琴认为,首届越剧班不仅有传统教学,还有越剧和各种戏种的老师、专业、类别,还有学生自己参与创作,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艺术学校、戏剧学校都招不到人。 主要原因是学戏剧没有前途。 学戏剧后不可能直接进剧团,剧团也不需要那么多人; 但有的剧团需要人的时候却招不到人。 在一些地方小戏曲中,甚至没有人为其培养人才。”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文学评论家王安奎认为,上海戏剧学院上海越剧院的教育和就业模式,采用从中专“十年制”对接本科生、对接剧团的方式,对全国戏曲人才培养具有示范意义,值得推广。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