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舞台美与越剧风格越剧知识汇编43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越剧是一种年轻的剧种,具有“抒情、优美”的艺术风格。 几十年来,在党的领导和培育下,它已成为全国较有影响的歌剧之一,深受国内外观众的欢迎和喜爱。

越剧艺术风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和主客观因素,但与越剧几十年来的重新编排密切相关。 党领导的越剧改革不断推动越剧艺术风格日益成熟和完善。 越剧各艺术部门在其艺术风格的形成上也做出了应有的努力。 在表演方面,注重吸收电影、昆曲等表演艺术的特点,注重挖掘人物细腻的内心情感。 在音乐方面,应尽量避免强烈的打击乐,伴奏和演唱要柔和、悦耳。 同时,还必须要求舞台艺术具有相应的“抒情、优美”的艺术特征。

越剧服饰的改革始终围绕着“抒情雅致”的独特风格。 打破旧的行李箱体系,去掉贴纸,改水粉妆为油画,服装创新大胆新颖:首先抛弃了常用的反光性强的大缎子,采用了吸光性强的材质。 绉纱、乔其纱、薄纱等给人以柔软、轻盈、透明的感觉。 其次,尽量少用原色,多用二次色。 色彩搭配以求和谐为基础而变化,在对比上求统一、协调。 三是改变原有京剧服装过于复杂、粗犷、图案浓烈的特点,力求简洁、精致、朴实,增添其典雅、华美。 四是风格脱离旧框架,借鉴古代仕女画的特点。 根据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内容,由专人设计新的款式。 在适应传统表演的基础上,力求具有不同程度的历史特色。

越剧在布景、灯光等方面也十分注重“抒情美”的特点。 我们在构思舞台氛围和意境时,尽量考虑到有利于演员在表演时表达内心的感受。 例如,《爱情侦探》中的“杨高”情节和《北地王》中的“哭泣的祖庙”情节中,设计者有意将“海神”和“昭烈皇帝”的雕像放置在礼堂中让演员们更加了解情况。 好的一部作品将内心的悲伤和愤怒直接表达给观众。 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草桥拜拜”部分,设计师重点想象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古江南田园风光环境,以增强剧中人物的无限欢乐。 总之,从戏曲舞台艺术的角度来看,我们越剧舞台艺术工作者除了考虑各剧种的基本特点外,更多考虑的是如何表现越剧本身的特点。 而这一特点必须与越剧的总体艺术风格相一致和统一。

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和实践,越剧的舞台艺术特色已初步被人们认识。 总结起来,我们获得了以下经验:

(一)越剧舞蹈美特征的形成与越剧改革密切相关。

戏曲改革能否进行,关键在于演员。 长期以来,戏曲舞台上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以主角为中心。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当然是非常复杂的。 一个戏曲流派的兴衰,往往是由一两个名演员的兴衰决定的,他们有历史、有学问,成为戏曲名演员。 当这些演员还没有意识到流派或剧团需要改革时,就很难推动任何改革活动。 越剧是一个比较年轻的流派,当时的主要演员多是技艺尚未固化的少女。 ,就是说家庭背景弱,基础浅,容易接受新事物。 他们意识到,要想与其他剧竞争,改革才是出路。 这也是他们的眼光和勇气的可贵之处。 事实证明,他们选择的道路是非常正确的。 然而,这确实并不容易。 据了解,改革初期,存在不同意见。 新文艺工作者参加工作后,成立了“戏剧部”,负责全团的艺术活动。 这在当时、地点是不可想象的,但越剧演员却做到了。 据说,一些主要演员还用自己的部分片酬(片酬)来支付戏剧部的开支,这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二)建立以导演为中心的排练制度。

戏曲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 它贯穿剪辑、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艺术部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但是哪个部门连接其他部门呢? 毫无疑问,这个任务应该由导演一人来完成。 以舞台美术为例。 每个脚本都有自己的风格,并且可以以多种方式处理。 但什么风格、如何准确、理想地处理,只能通过与导演在舞美设计上的密切配合来确定。 正确答案。 因为舞台上出现的一切景物,甚至一草一木,都是假的,没有生命。 只有在导演的指导或安排下,通过演员或其他演员接触并利用它,布景才能变得有能力。 成为一个有生命的东西。 有时,一部戏从开场、发展到高潮的节奏,除了依靠演员的表现力外,还可以通过布景、灯光、音响或其他手段的运用来体现。 另外,在歌剧舞台上,经常会出现矛盾,其中布景、灯光与表演之间的矛盾往往更为突出。 从演员表演艺术的角度来说,虚一些比较好; 从景物的角度来看,形象毕竟是具体的东西,应该尽可能虚拟。 这时,比例的控制就成为关键。 在这个问题上,导演最能发挥他的统一和协调作用。 在不破坏行为艺术或整体效果的前提下,一些不必要的行为动作也可以去掉。 当然,一些不必要的布景或道具也可以去掉。 一些演员练习了一些独特的技巧。 如果你不让他们表演可以吗? 能掀三张桌子的人,连一寸都低不了。 多加一分,就会破坏她的能力,甚至影响她的安全。 归根结底,一部剧如果能够完整、协调、统一,就能给人一种美感。 要做到这一点,导演工作的成败是关键。

(三)勇于探索,善于吸收。

越剧发展如此之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更善于从其他姐妹的艺术中汲取营养,通过消化充实自己。 有人说,越剧是在电影、话剧、昆剧的乳汁中长大的。 努力学习、善于学习,确实是一次很好的经历。 对我来说,消化和运用所学的知识确实是一次很好的经历。 这种做法也影响到了越剧的舞台美术工作。 20世纪40年代越剧改革初期,舞台美术基本照搬电影、戏剧的表现手法。 当然,当时越剧正处于起步阶段,我们舞台美术同志对越剧一无所知,也没有正确的创作指导思想。 他们经常使用电影和戏剧中的东西。 我个人曾将欧美演出莎士比亚作品中使用的一些布景风格运用到越剧《梁祝》的舞美设计中。 舞台上覆盖着多层平台,演员们可以穿着两英寸多高的厚底靴子上下行走。 风景不是为表演服务的,而是表演为风景服务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主席关于文艺问题的著作,我终于明白了文艺创作的一些指导原则。 我推翻了原来的布景设计并重新设计了它。 1955年参加国家歌剧演出并访问东欧,前后为话剧《梁祝》共搭建了五套不同风格的演出。

多年来,越剧舞台艺术家经常从我国传统绘画和民间艺术中汲取灵感,试图将各种姊妹艺术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融入到戏曲舞台中。 我们认为,各种姊妹艺术既有特点,也有共性,从创作原理上看,更具有联系性。 古人常说“诗情画意”,特别喜欢在画中写诗。 他们采取了诗剧的形式,要求我们的风景要更加“诗情画意”。 一幅山水画中常常描绘两个文人“寻梅放鹤”和“弹琴听春”,看上去十分和谐。 为什么我们不能巧妙地将红木镜子搬进舞台框架呢? 当然,我们还应该更加关注平面和三维、静态和动态的特点。 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而应该学习它的本质——创作方法。 传统绘画注重笔墨凝练、主题突出、虚实结合、布局构图等,这些方法可供当时舞台美术创作参考。 在服装和造型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尤其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大量壁画、人物画、出土文物等,都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艺术养料。 近年来,由于工业的日益发达,戏剧服装、布景、布景的新品种越来越多。 电子、电器、光源设备日新月异。 如何让这些东西为越剧舞台艺术服务,将成为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新课题。 富有创新传统的越剧舞台艺术家在塑造毛主席、周总理、鲁迅等我国现代革命领袖和伟大文豪光辉形象的探索中,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并获得了国家的认可。广大观众和戏剧界。 初步的肯定和赞扬。

(4)舞美团队由成龙支持。

越剧改革过程中,更加注重舞台美术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使之成为改革的生力军。 由于表演形式发生了变化,旧的手提箱系统被废除,大大小小的拼图也不再常用。 每一个新戏都要由专人设计,然后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制作。 同时,表演时还需要一批经过培训的表演者。 舞台工作人员的操作或管理。 一般来说,舞台美术是戏剧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舞台美术由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音响效果等部门组成。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器官缺失,任务就无法完成,器官衰弱也会影响工作。 以服装为例。 还不如定制衣服适合自己。 比如水袖的长度,可以根据袖口的大小等自行制作,让穿着舒适。 在日常演出中,为了保证质量,服装管理人员常常要频繁地熨烫、洗涤和烘干衣服。 看过越剧的观众都说越剧的服装很漂亮。 这是舞台工作者和工作人员辛勤工作的结果。 一件艺术作品通常只需要一次劳动,但舞台艺术必须等到戏剧停止或结束才能完成其创作任务。 一百场演出,成功了九十九场,无法统计。 只要其中一个出现问题,就可能给千余观众留下失败的印象。 这也是舞台艺术的特点之一。 因此,决不能掉以轻心。 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舞台工作人员都负有共同的创作责任。

越剧舞台工作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全国各剧种在这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发展。 相比之下,越剧却停滞不前。 原因是多方面的,舞美工作人员长时间赶不上任务不积极、疲惫不堪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希望在改革过程中,不仅要解决经济问题,还要解决艺术品质问题。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