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地方是浙江越剧团,这个团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坐落于我所在城市杭州西子湖畔,是浙江省的唯一一支男女合演的越剧队伍。我们团的历史非常悠久,在1952年的时候就成立了,当时还分为一团和二团。直到1983年,我们才正式建立为浙江越剧院,包括一团和三团。到了1990年9月,我们又将一团和三团合并,成为了现在的浙江越剧团。1995年,浙江越剧院和浙江越剧团合署了,成立了一个演出实体。我们团的演出主要以现代戏为主,同时也会演新编的历史剧。我们不仅演舞台剧,也拍摄越剧男女合演戏曲片。通过荧屏,我们可以扩大越剧男女合演的影响。在1980年,我们还获得了“中国戏曲艺术牡丹奖”。我所在的“现代戏研究会”团队,已经演出过200余个古今大小剧目。我们对于表现现代戏也有一定的艺术经验,这也使我们团队赢得了近200个全国和省级奖项。我们曾有过九次晋京汇报演出的经历。在较有影响的现代戏中,有《巧凤》、《明月何时圆》、《强者之歌》、《风雪摆渡》、《五姑娘》、《半篮花生》、《金沙江畔》、《雨前曲》(《采茶舞曲》就是从这一剧中取材的)。我们还有很多新编的古装戏,包括《乾嘉巨案》、《柳玉娘》、《天之骄女》、《小刀会》、《云中落绣鞋》、《谢瑶环》等。其中,我们演出的《西厢记》、《斗诗亭》、《胭脂》、《花烛泪》也在电影界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胭脂》甚至获得了文化部创作一等奖,还有《巧凤》获得了文化部文华奖。《金凤与银燕》、《秋瑾》也分别获中宣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在一些全国戏曲电视剧评奖中,我们演出的《汉武之恋》、《大义夫人》、《天之骄女》、《一鸟九命》、《仇家姑娘》、《秋瑾》等都获得了一、二等奖。自五十多年前,我所在的剧团就一直坚持探索越剧男女合演之路。我们有很多优秀的编剧作品,如顾锡东、胡小孩、魏峨、双戈、陈静、金松、曾昭弘、张波等。我们还有胡汝慧、张骏声、方海如、阮敏等导演,他们都是我们团队中很出色的人物。早期女演员有姚水娟、张茵、屠笑飞、金宝花、陈佩卿、钱鑫培、裘大官、王爱勤、张蓉华、高佩、薛莺等,后期的则有周云娟(文华奖、梅花奖)、舒锦霞(梅花奖)、李培珍(蓬波奖)等。男演员有江涛、梁永璋、何贤芬、郁尚校、张志明、张伟忠、宋顺发等,他们都是我们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人才。我们的作曲家也有周大风、谈声贤、樊润河等。在舞美设计方面,有裘云飞、罗志摩、龚景充等大牌设计师。 建团五十多年来,我们经过了几代人的奋斗和努力,最终以实力雄厚、名角迭出、剧目丰富而享有盛誉。姚水娟、金宝花、张茵、江涛、张榕华和魏峨、杨小青等都曾是我们剧团著名的演员和编导人员。目前,我们仍然有很多优秀艺术家活跃在舞台上,其中不乏“文华奖”和“梅花奖”得主。我所在的剧团拥有一批非常出色、有实力且具有号召力的中、青年演员。其中,主、一级演员周云娟,还有“梅花奖”得主、一级演员舒锦霞,中国第一位越剧研究生、一级演员李沛婕,以及一级演员王滨梅、张伟忠、宋顺发、华渭强、李海明、邵龙和廖琪瑛等。这些演员们都具有相当的实力,使我们剧团的艺术人才更加璀璨、生机勃勃。我们还拥有一流的编剧、音乐作曲人才,如一级编剧钱林森(电视剧《大宋提刑官》的编剧)等。 我们的音乐伴奏和舞台美术队伍也非常强大,技艺十分精湛。这些都使我们的剧团更加强大、更加有号召力。在几十年的艺术生产和创作中,我们团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演风格,严谨的舞台工作作风以及孜孜以求的探索创新精神。这些理念一直传承至今。 在过去的五十多年里,我们剧团一直致力于编演一些富有时代精神、民族特色、有益于群众身心健康的作品,并通过完美的综合艺术表现手段,将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优秀剧目推向市场,呈现给观众。我们一直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因此我们的艺术道路走得更加稳健。我们剧团在出品剧目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们先后创排了《胭脂》、《乾嘉巨案》、《天之骄女》、《连升》、《项链》、《巧凤》、《明月何时圆》、《金凤与银燕》、《商城真情曲》、《孔乙己》等剧目。我们剧团曾九次晋京汇报演出,其中《巧凤》获得了中国文化部第三届“文华奖”,演员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金凤与银燕》获中宣部九四年度“五个一工程”奖,在浙江省实现了“零”的突破;而由我们与杭州市茅威涛戏剧工作室联合创作的《孔乙己》受到了中宣部、文化部的邀请,1999年赴京汇报演出,并受到领导的接见,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该剧还获得了九九年度“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文化部第九届“文华奖”、浙江鲁迅文学艺术奖,并在浙江省第八届戏剧节中荣获了21个奖项。 为了进一步拓宽我们的观众面并延伸戏剧舞台的空间,我们抓住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开始进行科技创新方面的尝试。我们将传统的戏剧与现代科技技术融合,这种新颖的我们剧团成立于1991年的影视部,主要负责拍摄越剧男女合演的戏曲电视剧,并辅以拍摄戏曲电视剧。现在,我们已经拍摄了一批优秀的戏剧电视剧,如《汉武之恋》、《大义夫人》、《巧凤》、《一鸟九命》、《残尸疑踪》、《天之骄女》、《秋瑾》、《珍珠塔》、《范蠡救子》、《宫墙柳》、《血溅清风石》、《朱元璋巧访记》、《乾嘉巨案》、《太平私盐案》、《十五月圆》、《洗马桥》等。这些电视剧大部分都荣获了全国戏曲电视大奖,如中国电视“飞天奖”一、二等奖项。《秋瑾》还荣获了中宣部九五年度“五个一工程奖”,使我们剧团荣获了“五个一工程”奖三连冠的称号,受到了浙江省委宣传部、文化厅的多次嘉奖。 近年来,我们剧团一直坚持发挥男女合演的优势和特点,以演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为主,辅以演出群众喜爱和健康向上的优秀传统剧目。我们还坚持走舞台剧和电视剧并举的发展道路,希望可以通过更多渠道将我们剧团的作品推向更广泛的观众,让更多人可以欣赏到我们的作品。我们剧团一直在探索新的创作和演出方式,使我们的艺术风格多样化,演出形式灵活化。为了传承和弘扬“浙江精神”,讴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风尚,我们精心排演了一批现代小戏,如《梨子熟了》、《山凤与春喜》等,还创作排演了一台大型现代越剧《日落日出》,歌颂党的纪检干部形象,配合反腐倡廉的教育活动。这些作品在浙江省第九届戏剧节上共获得了29个奖项,其中包括“优秀新剧目奖”、“新人新作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优秀表演奖”、“优秀组织奖”。 为了适应广大群众对传统越剧的喜爱,我们还恢复排演了一批越剧优秀传统剧目和群众喜闻乐见、脍炙人口的折子戏精品,如《孟丽君》、《碧玉簪》、《珍珠塔》和《画眉》等。我们赴各地巡回演出,演出后,广大越剧观众对我们的作品表示欢迎和好评。现在,我们剧团仍在不断创造和恢复优秀传统剧目,希望能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观剧体验。我们剧团曾经排演过一批优秀的大型古装越剧,如《天之骄女》、《风雪寒梅李三娘》和《三篙恨》等,展现了我们剧团优秀的演员和综合艺术的阵容,并具有较广阔的演出市场。在2005年底,我们还排演了越剧《牡丹亭》,满足了越剧观众对古典名著的观赏要求,备受欢迎。目前,我们剧团经常会进行这类大戏的演出,达到了九台之多。 我们剧团有一个辉煌的过去,相信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我们“浙越人”将以饱满的热情和决心,不断开拓创新、自强不息,为建设浙江文化大省,为观众呈现更多更精彩的作品,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