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歌剧大师离开了我们。
据上海越剧院消息,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金越剧派创始人金彩凤于2022年1月10日上午在上海去世,享年92岁。
金彩凤,原名金翠凤,1930年11月出生于浙江省鄞县,上海人。 1962年,她成功塑造了电影《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一角,成为后世演员学习的典范。 她被观众认定为辣妹。
《西厢记》饰演崔莺莺 来源:越剧之家
博采众长的金派创始人
晋风格的特点是儒雅、智慧、飘逸、刚柔相济、声音丰满、音色洪亮。 作为创始人,金彩凤不仅唱功好、演技好,而且演技也很广泛。 她善于根据不同人物的不同经历和特点,运用自己独特的演唱技巧,塑造出不同性格和魅力的艺术形象。
比如《盘芙索芙》中的颜兰珍,同属一家人,她演的清纯、热情、傲慢、任性; 《碧玉钗》中的李秀英,凸显了她贤惠、温柔、委婉、宽容的性格;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她表现精明、干练、洒脱、进取; 《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处理得缠绵、凝重、冷静、矜持。
金彩凤主张年轻演员首先要学习老师的流派,吸收老师艺术的精华,然后根据自己的特点创造演唱风格。 他们必须学习流派,而不仅仅是流派。 越剧只有发展、创新,才有未来。
她曾在文章中表示,自己最初学唱主要是从元派学唱,也学过赋派、范派。 也许是因为小时候喜欢各种流派的唱歌,才意识到其中的好处。 金彩凤曾提出:“演员除了熟悉越剧各流派的唱腔外,还应该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来充实自己。通过不断地扮演新旧剧种的角色,不断更新和整理唱腔,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基本曲调和唱腔。
她的代表作《潘福索夫》、《碧玉簪》在实践中经过反复反思和不断完善,获得了新的色彩,成为反复演出、日趋完善的剧目。 金彩凤因在剧中塑造了两个模特,也被称为“霍兰珍”和“沈秀英”。
1962年,在《玉钗》中饰演李秀英 来源:越剧之家
广播里唱的《越剧超级女声》
或许很多年轻观众听到金彩凤这个名字的时候,她就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 但事实上,她并没有专业背景,也没有去戏剧学校接受过专门训练。 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后,她是通过长期的舞台实践,通过努力和勤奋“滚出来”的。
金彩凤从小就喜爱越剧。 在她家对面的同乐剧场里,这位“越剧小迷”欣赏了当时上海几乎所有著名越剧演员的代表作。 回到家,她以大床为台,以被子为袖子。 她经常学习唱歌和表演。
由于她对越剧的无私热爱和自身的努力,15岁时,她通过自学考入了当时颇受欢迎的专业剧团学声剧团。
然而成为职业演员没多久,金彩凤就发现自己的基本功还不够扎实,学过的戏也很少。 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她每天都比别人起得早去练气功。 那个时候还没有剧本。 剧团的姐妹们表演的时候,她一定会看的。 她会默默地背下他们的歌词,然后回到宿舍后记在笔记本上。 她会一遍又一遍地背诵,不断地练习,试图揣摩出不同角色的角色。 各种流派的演唱风格。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后来,金彩凤得到了在电台唱歌的机会。 当时,有人给她安排了一个节目《戏迷的故事》,节目中她要在一小时内完成范派、元派、赋派等八种唱法。 她生动的模仿震惊了观众,人们打电话给广播电台询问。 歌手金彩凤的名字,也在越剧观众中流传开来。
金彩凤饰演颜兰珍的越剧《盘福沙发》剧照(1954)来源:越剧之家
“我要与黄沙共度此生”
在越剧界,金彩凤和她的丈夫导演黄莎一直是越剧界的传奇人物。 这对“越剧情侣”是生活与艺术的绝配,他们对越剧艺术“热爱至深”。 两人共同为越剧表演、编排、音乐美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黄莎是上海越剧界金牌导演。 他一生执导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盘福苏福》等近40部越剧经典。 简单的形式为剪辑、导演、音乐、美术等综合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黄莎在生活和事业上也给了金彩凤很多帮助和指导。 曾参演黄莎导演的《碧玉钗》、《三月春草》、《郑二集》、《七彩屋》等。 、《杨贵妃》等。 黄莎主张:老剧要以新的方式演绎,无论多老的剧,都要带着自己的新鲜感来演出。 金彩凤践行“老剧新演”的理念,打磨了李秀英、颜兰珍等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
在朋友眼里,夫妻俩在艺术上有说不完的话题,讨论剧本、研究歌唱、一起观看其他剧团的演出。 金彩凤接受采访时,谈起黄沙,脸上总是洋溢着甜蜜。 1988年,黄莎去世,享年69岁。金彩凤在自传体《越剧黄金》的副标题中如是写道——我将与黄莎共度此生。
今天,这对“越剧金”时隔34年后在天堂重逢!
(本文根据金彩凤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