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文姬归汉》历史故事剧。傅骏1959年编剧。
写汉代才女蔡文姬,在汉末战乱中被掳匈奴,为左贤王妻。曹操平定中原,因蔡文姬为故友蔡伯喈之女,又有修史才能,故派使者董祀、周近前往迎归。时左贤王已死,匈奴王慑于曹操军威,同意放归,唯坚持匈奴习俗,子女不得随往。文姬爱子女情深,不忍独返,欲与子女同归。周近以军威相胁匈奴王,反激匈奴王怒,几成僵局。董祀有理有节,文姬深明大义,忍痛离别子女独归。文姬归汉,途中作《胡笳十八拍》以抒悲怀。周近见曹操复命,反诬董祀有失大国尊严,对匈奴卑躬屈膝。曹操片面听信,欲罪董祀。文姬面见曹操,陈述原委,为董祀辩罪,并奏《胡笳十八拍》,痛述战乱忧民之悲,求两地和好。终得曹操明鉴,中原匈奴立约求好相处,董祀无罪,并赐婚与文姬成亲。
1960年2月,上海合作越剧团首演。金风、李卓云导演,姚治芳、吴心国作曲,戚雅仙饰蔡文姬、毕春芳饰董祀、陈金莲饰曹操、潘笑笑饰周近、丁兆丰饰匈奴王。该剧根据郭沫若原著话剧《蔡文姬》和程砚秋的京剧演出本《文姬归汉》编写。剧情与郭沫若话剧本有两处较大的不同处理:一是在曹操迎归文姬时,左贤王已死。如左贤王不死,曹操派使者迎归匈奴王族之妃,以势相逼,强人所难,似不合情理。左贤王既死,矛盾焦点集中在不得与子女同归上较易处理;二是对曹操这个人物,郭沫若在话剧本中是歌颂圣德,而在越剧本中则多方面刻画曹操性格,既表现其雄伟威武,也表现其刚愎奸险。戚雅仙饰演的蔡文姬,既吸收话剧演员朱琳的优点,又在唱腔上学习京剧程砚秋的唱功特色,自创新腔,一曲《胡笳十八拍》悲怆凄婉。在艺术上有所突破,有所创造。上海戏剧家协会曾为此剧召开座谈会,受到戏剧专家们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