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郑梦莹
△毛伟涛接受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专访
“踢向天空干净利落,风筝翻身又快又稳,能徒手打,能短击,能长击。刀枪、抢刀、棒枪都行。”令人眼花缭乱……”12月5日晚,有“浙剧界独一”、有“女武士”之称的纪灵翠在杭州蝴蝶剧院顺利完成了独舞演出。 这也是“戏里青春”浙江省传统戏剧青年演员孵化计划暨邀请展的最后一次大型演出。
今年9月开始,这场全省传统戏剧青年演员的集中演出席卷杭州。 期间,瓯剧、邕剧、越剧、婺剧、绍剧等剧目在蝴蝶剧场上演7场戏剧演出和7场艺术讲座,让更多观众“邂逅”戏剧与青春。
我们采访了越剧表演艺术家、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毛伟涛,了解了一点唱、念、打的浪漫与新生活。
记者:集中演出《戏曲青春》的初衷是什么?
毛伟涛:有戏才有人,有才才有戏。 把人放进戏里,是一个剧种乃至各种艺术门类得以不断发展的基础。 目前,浙江戏剧演艺产业面临人才短缺的尴尬。 未来如何发展首先要面对人才短缺的问题。
浙江历来大力培养青年艺术家。 去年3月,在省委宣传部指导下,省文联启动“浙江省文学艺术名家孵化计划”,旨在壮大文艺领军人物队伍我省从美术、书法、戏剧、民间艺术、民间工艺五个领域进行了评选。 在全国排名第一的艺术门类中,培养更多有较大影响力的著名艺术家和大师。
“青春戏曲”演出是基于该项目的一次实践:整个演出季参加的演员中,有5名梅花奖获得者,多名白玉兰奖、金桂奖获奖青年演员,并选拔了优秀人才著名文艺孵化计划成员包括方如江、蔡小秋、张琳、张一清、黄炎武、楼生、杨霞云、纪灵翠、苏星、应林峰等。
梦想应该有更广阔的舞台。 通过报道和表演,我们聚集了浙江各地的年轻演员,一一“露脸”。 演员的专场表演,让个人“IP”更加凸显,群众基础更加牢固。
△甬剧演员苏星专场表演
记者:随着时代的发展,以戏曲表演为代表的传统戏剧形式逐渐面临着各种困境。 对此你有何看法?
毛伟涛:我们都说戏剧史的一半在浙江。 南宋时期,浙江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南戏的发源地。 高则成、李渔等古代戏剧家都是浙江人。 明清时期,形成了婺剧、邵剧等剧种。 近代以来,浙江仍然产生了大量的戏剧人才,其中就包括越剧。 、甬剧等相继诞生; 新中国成立后,浙剧继续谱写新的篇章……今天,我们该如何担负起这一重任呢?
我们生活在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 技术发展、市场变化、疫情等不确定因素……迫使我们居安思危。
以戏剧艺术为例,未来5到10年,中国的戏剧艺术将以音乐剧为主。 眼下,以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年轻人已经开始热衷于音乐剧。 传统戏剧的生存空间不断被“侵蚀”。 作为一个戏剧人,我觉得大家肩上的担子应该很重。 因此,我们必须为戏剧的“重启”、“再发展”想出更多的办法。
记者:如何让更多观众走近传统戏剧?
毛伟涛:让观众近距离接触、触摸、感受传统戏剧,特别是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剧场,是打破现状的关键。
除了主要剧目或歌剧选段的专场演出外,“舞台一分钟”系列互动讲座也是本次“歌剧青春”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 走进南剧体验瓯剧,感受绍剧、猴戏的传承,解读越剧表演的传承与创新,触摸盲女春琴的世界,了解婺剧女武术生……
对于歌剧演员来说,举办讲座和专场演出一样有压力。 但每一位演员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带着自己的热情与大家分享自己所从事的艺术。 已经担任瓯剧院副院长的方如江特意带来了瓯剧院的年轻演员,向观众介绍年轻一代的瓯剧表演者; 韶剧主题讲座中还特别设置了猴戏展示,并赠送给了参与活动的人员。 孩子们画的“猴妆”,把戏曲的种子牢牢地种在了他们的心里; 纪灵翠真诚的学术经历给在场的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丰富的话题、面对面的交流、沉浸式的参与,以演员为桥梁,连接观众与戏剧,分享他们的生活、对戏剧类型、艺术的理解,让浙江各地方戏剧触达观众,让年轻观众了解了戏剧演员背后的艰辛,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戏剧的艺术价值。
此外,整个演出期间,蝴蝶剧场还多次邀请中小学生进剧场体验台前幕后,为更多人揭开了难得一见的小歌剧的“面纱”。
△越剧演员张益清专场表演
记者: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歌剧表演和戏剧?
毛伟涛:演员需要“破圈”,传统剧需要“破圈”,寻找新的增长点。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关键是要跟上时代的审美。
传统戏剧工作者如果总是把自己定位为“老艺术家”并以此身份演出,必然会与时代脱节; 而一种戏剧类型如果不放在世界戏剧的语境中去思考和创造,它就会从今天的戏剧艺术中被“清除”。
我感觉自己像个“剧院买家”。 为了能够“开始”一部戏剧,它必须满足一定的标准才能被引入剧院。 最重要的是观众一定要买账。 对于传统剧来说,票房号召力恰恰是社会影响力和活力的体现。
不久前,我在调查一个新组织时,被“教训”了。 当我问对方行业内有没有典型的例子可供新剧团对标时,我得到的答案是:我们不对标任何剧团,只对标人们的生活方式。
因此,传统戏剧也必须为现代人表演,观众和时代是参考坐标。 我们的蝴蝶剧场也在不断的转型。 虽然这些只是一些微弱的声音,但相信这些火花会在这个自媒体时代不断发酵、升温,给浙江传统戏剧生态带来一些新的气息。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