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越剧四大名旦,又称“三花一娟”,指石银花、赵瑞华、王兴华、姚水娟。 “三花一娟”都是女子越剧“四工腔”时期的代表人物,为越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并称为越剧“四大名旦”(第一代)。
石银华
女子越剧先驱、绍兴文戏时期著名女旦演员,被誉为“彩衫鼻祖”。 在歌唱方面,她学习并继承了男团著名女舞者秦素娥的花腔。 性情温和醇厚,被称为“石强”。 她被誉为“越剧大师”、“越剧女王”,并被誉为“三花”(石银华、赵瑞华、王兴华)的领军人物。 她曾演出的《雷雨》,是越剧中首次由女性表演时装剧。
专长剧目有《方玉娘》、《玉蜻蜓》、《十幅美图》、《双金花》、《两朵梅花》等。1937年,上海骊歌唱片公司为他录制了《方》等12张专辑。 《玉娘祭塔》、《佑安告母·哭图》、《国宝路·四堂》、《刁刘游》《四门》; 《千佑安》、《盘福》、《二梅》、《劝秋香》、《佑安答娘》、《塔上相会》、《孟丽君看图》、《四门》; 》;《大堂会议》与老学生沈星梅合拍。
赵瑞华
1912年出生于浙江省嵊县孔村(祖籍:赵寨村)。 由于家庭贫困,她12岁时进入第一副女子越剧班学习艺术,并成为一名女演员。 由于身材矮小,他穿着定制的半跟靴子,踮起脚尖练习基本功。 他拜金荣水为师,是一位出色的工人。 白唱的特点是吐字准确、吐字清晰、发音洪亮、永不失声。 演唱风格以简洁明快的《四宫调》为基础,混入升仙田园曲调,使歌声哀伤、悠扬、真挚、动人。 尤其是《龙凤锁》中的金凤凰和《二珠凤》中的秋花,广受观众青睐。
赵瑞华聘请著名导演李小楼剪辑《唐僧诞生》,借鉴京剧,运用机械布景,改变传统的“一桌两椅”模式,令人耳目一新。 随后,她又创作并演出了新剧《三门街》,历时两个多月。 在宁波(浙江省宁波市的简称)被誉为“越剧女王”、“新剧先锋”。 拿手剧目有《夜想盗印》、《六月雪》、《方玉娘祭塔》、《孟丽君》。
王兴华
1917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新昌市西蟠龙村,父母务农。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会员。 曾在刘向桂、刘向贤兄弟开办的月心舞台班学艺,曾在青衣、归门旦工作。 入科后,学习表演《双珠峰》、《慈母寺》、《琵琶记》等剧目。 曾在上海演出《双龙会》、《绣鸳鸯》、《琵琶记》、《日袍》等。 在上海期间,王兴华跟随京班大师学习了花枪、刀枪等京剧功夫。 一年后,我只身前往杭州,先后在几支球队客串。
曾与著名演员秦苏娥合演《白蛇传》,后又与马章华合演《红马》。 多次借助京剧演技和化妆,艺术进步迅速,一举成名。 擅长旦角,擅长演青衣、闺旦,力求变化。 主要代表作有《夜想海贼》、《玉堂春》、《孟丽君》等。
姚水娟
1930年入群英台班学艺,先为学生,后为旦。 开笔的师傅是男班演员朱焕全,教学细心、深入。 武术宗师是少班的朱继焕。 他的教导严格、无情,使姚氏初入梨园就学得扎实的基本功。 班后期,她得到女越剧创始人金荣水的亲自授课,学习了《逆风扇茶》等几首“心意戏”(孝义戏)。
在教学中,注重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达,使得姚明的表演细腻而富有表现力。 在学习表演期间,他在《蜜蜂阴谋之监狱》中饰演薛小英一角。 他的表演感情深厚,受到了大家的高度赞扬。 姚明的成名剧让他脱颖而出。 于是,在离校前,他于1932年春被“粤新舞台”聘为客座教师,到嵊县、宁波、绍兴城乡演出。 六年来,他对《四宫调》的演唱风格进行了一些创新,尝试将公路戏改为细致的表演体系。
代表作品有《监狱》、《巾帼花木兰》等。 姚水娟还参演过范蠡创作的新剧《冯小青》、《燕子笔记》、《哭嫁》、《相思泪》、《姜老五为爱而死》等,《记录》再次开创了表演的先河。越剧中的“老鹿头戏”与新剧种的引进。
来源 人民歌剧院
编辑 张玉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