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中国有300多种戏曲剧种。 还有一些“中国十大戏曲剧种”。 然而,不属于这些剧种的地方戏曲爱好者并不承认自己认为家乡的戏曲或自己喜欢的戏曲是最好的。 这在中国尚属首次。
其实,除了京剧、豫剧之外,平西剧、黄梅戏、越剧等都是比较年轻的剧种。 更不用说越剧、黄梅戏了。 评剧有多少年历史了? 它的历史并不长,只有八十年左右。
喜欢听相声的朋友一定听过侯宝林先生的相声《三棍鼓》,讲述了平西戏艺术形式的早期阶段。
侯宝林讲相声
当然,它的开始是相当悲惨的。 那是一群乞丐唱《荷花落》,是与东北跳戏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 其形式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与河北省交界处,且距离东北这些地方较近。 他从农村进入城市。 他进入的第一个大城市是唐山。
因为它很接地气,描述的是普通人的生活,所以很容易理解。 因此很受当地群众,特别是当时唐山的矿工和铁路工人的喜爱。 他们逐渐从街头小摊转向茶馆表演。 。
可能是因为这部剧太过接地气,所以显得比较庸俗。 这确实与优雅无关。 它的内容很粗俗,它的歌词也很粗俗,什么都有,而且有些是限制性的。 但如果你说它低俗,底层的老百姓就会喜欢看。
跳跃游戏
所以有些有话语权的人可能会受不了。 且不说这些人的道德是否真的高尚,他们的喜好真的是一尘不染、超凡脱俗吗? 从常识来看,一个人不能根据别人的喜好来衡量别人的喜好。 这个社会就是这样。 这里有来自各行各业、拥有各种知识和文化的人。 它们不可能统一为同一个东西。
但这些有发言权的人不听。 他们认为这些“弹跳剧”如果在茶馆上演,就违背道德了! 于是他们禁止当时所有的小戏班进入茶馆,并以“风俗不规矩、乱伦”为由将其赶出茶馆。
为什么后来戏曲批评又放缓了? 其实任何一个戏曲类型想要繁荣,都必须和文化有关系,否则真的很难崛起。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农民出身的评剧创始人。 他的名字叫程兆才。
程兆才先生雕像
程兆才、岳明珠是平西戏的早期创始人和倡导者。 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平腔梆子戏”,简称“平戏”。 那么为什么后来又叫平西戏呢? ? 因为当时的首都改到了南京,京剧改成了评剧,所以这个评剧就又变成了另一个“评”,就是评今评古的一种戏。
程兆才先生虽然是农民出身,但也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会写剧本。 他还会根据当时的情况,将一些时事故事改编成评剧。 他的剧本很像戏剧。 例如,著名评剧《杨姐告状》就是根据唐山地区滦南县的真实案件改编的。
歌剧《杨三姐诉苦》评述
因为他在剧中写的故事内容丰富,特别有趣,而且非常接地气,这与平西戏的艺术形式非常吻合。 因此,平西戏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并逐渐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大城市蔓延。 站稳脚跟。
由于平西戏是根据东北棚蚌戏改编的,所以一些老观众在谈论平西戏时仍称其为平蚌戏。
平西戏有自己的优点,踏实,更擅长讲述时事政治故事和现代故事。 但它也有其缺点。 没有武打场面,没有画脸,更没有武打场面。 当然,后来魏荣源先生对平溪进行了改造,加入了一些画脸的元素,但那是后话了。 然而,花脸仍然是平溪的一个弱点。 现在说起平西名演员,花脸的就只有韦荣源和马泰了。
平西戏的强项仍是旦角。 现在流传下来的平溪流派中,旦角占大多数,从最早的岳明珠、花莲芳、李金顺、艾连君、刘翠霞、冼令霞、白玉霜到后来的。 西彩莲、小白玉霜、新凤霞等著名舞蹈家支撑了大部分平西戏,使平西戏成为全国主要戏曲流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