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北洋艺术团越剧艺术研究会(以下简称越研会)在天津大学成立,在这近十年的努力发展之中,这个特殊团体的默默成长不仅使自身愈加生机勃勃,也为天大这所传统的以工科为特色的学府注入了一股新鲜的人文活力。对此,天津大学学生记者团对越研会的创始人我校蔡义汉教授,越研会现任会长、2012级文法学院蔡璧鸿同学做了采访,以此让更多的北洋人关注这个群体。
“中国之歌剧”,是传统更是经典
在采访中,我们得知蔡教授的家乡是浙江宁波,他同时是天津市宁波经济建设促进会的名誉会长,在“科教文卫”建设中主抓越剧文化传播,出于对家乡文化的喜爱,在他的努力下越研会在天大应运而生。说到关于越剧的种种,蔡教授总是侃侃而谈,虽然自己只是一名业余爱好者,但是由于从小受到越剧文化的熏陶,所以,对这个被誉为“中国歌剧”的戏曲的喜爱溢于言表。在谈到小时候第一次在家乡听到越剧时的情境,蔡教授依旧记忆犹新,由于受到了心灵上的震撼,这种富有感染力且贴近生活的戏曲,让蔡教授在离家多年之后,开始萌发“传播越剧、做好越剧”的想法。
同时,蔡教授相信,越剧——这类唱腔美、音乐美且服饰美的传统艺术应该会让更多的年轻人喜爱越剧,并加入到越剧队伍中来。蔡璧鸿便是在越剧文化的熏陶之中,逐渐地喜爱并一直坚持下去的人,作为90后的年轻一辈,她对于越剧的定义绝不仅仅只是一种传统的剧目,更重要的是,它在自身的传承与发展中,有原汁原味的经典味道,而非任何现代形式能够曲解并掺入的。
“越研”之努力,为继承更为振兴
作为越研会的创始人,蔡教授讲述了许多关于越研会的发展往事,譬如越研会在一年的筹备期间,也曾有过“穿戏服,发传单”的经历,也曾得到过曲话团的帮助,也曾在“天津小百花”的带动下逐次登台演出,也曾因经费问题而捉襟见肘……但是此后,随着近些年越研会的努力与发展,天津市《今晚报》,以及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对越研会的演出及相关活动的采风,都使得天大越研会为众多人所知,谈到这些,蔡教授总是欣慰至极。
在被问到所做这一切的初衷之时,蔡教授提到了越研会的宗旨——宣传越剧,振兴越剧,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越剧这一中国传统经典艺术,加入到越剧队伍中来!而在天大这所以工科为特色的高校,越剧的受众却也并没有因此而有所限制,倒是使北洋味到另一种别样的南方艺术文化。值得一提的是,当蔡教授在说到传播越剧的原因时,提到了钱学森的一个论断——现今的中国为何培养不出拔尖的人才?原因大多在于学工的人不学理,学理的人不学工,且学工学理的人都不学文艺。所以一方面,文艺的创造性思维与勃勃生机是可以为科学注入活力的,另一方面,在天大学子的支持拥护下,相信越研会的发展的前途也会是一片光明的。越研的发展,代表了越剧的不断继承,同时也为越剧的振兴提供了一定的原动力。
薪火之传承,要发展更要创新
在越研会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蔡教授及相关老师,都思考过用一种创新性的形式来传播并发展越剧,在几经摸索之后,越研会同“天津小百花”共同排出了交响越剧《红楼梦》。这出戏在天津、北京、河北等多地上演,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将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不同元素相结合,使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开始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越剧这类古典戏曲。
由此,我们在越研会所做的努力中看到,越研人正在积极地为传统越剧文化的继承发扬,寻找可行而有效地方法与措施。蔡教授也指出,我们的宗旨是继承与振兴,我们的核心却是创新,唯有创新,才能更好地继承与振兴。蔡璧鸿也提到,我不反对陶喆、王力宏等流行歌手对于传统戏曲的改编和创新,这让大家能够通过一种通俗的形式去了解这类传统文化,但是,原汁原味的东西还是不能在改编与创新中走了样,本末倒置、主次不分是极容易使经典内核丧失的。所以,在继承中创新尤为重要,经典不是去迎合流行,而是巧妙地借流行元素的相关形式让经典泛光、让经典永存、让经典为人所知!
越研会是每一届越研人共同努力、共同筑梦的一个结晶,它将越剧这类传统的经典文化带入了青春校园,在自身的继承与发展中,尝试着改革、尝试着创新,使越剧影响着你我他,更使越研会的校友们将越剧的种子播撒到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各地。正如蔡璧鸿所说,这是一个大家庭,教会我的不仅是更多的技巧,得到的不仅是更多的舞台经验,而是在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的陪伴中,收获喜悦、收获成长、收获传承越剧文化的欢愉。多年之后,相信每一个北洋人都不会忘记这样一个群体,这样一个为吴越传统文化的传播,在北洋默默付出且矢志不渝的群体。